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2日电 (刘晓琼 马阿卡)近日,盐源县龙塘镇水稻现代农业园内,水稻种植户正抢抓时节收割稻谷,一片丰收的热闹景象。
稻田里,金灿灿的水稻随风摇曳,田间机器轰鸣,五台收割机在田间忙碌穿梭,一簇簇饱满的稻穗被快速卷入收割机内,收割、脱粒、输出等工序一气呵成,农户在道路旁忙着装袋、打包、晾晒,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。

田间道路上,有着数十年种植经验的村民韩吉禄正忙着晾晒稻谷,回忆起过去的种植岁月十分感慨。他说,那时全靠人工种植,条件有限,每亩水稻产量仅有800斤左右。如今,科技发达,肥料、种子先进,水稻最高亩产可达1300斤。“我种植的4.5亩水稻今年收成预计6000斤左右。现在种植收割都是机械操作,4.5亩水稻1个多小时就收割完了。”科技的进步,让韩吉禄这样的种植户切实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变化。
如今的龙塘镇水稻现代化农业园,从选种到收割归仓,科技的影子无处不在。这里实现了“田成型、渠相通、路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,路、水、电、气、信、网六通。
下海村党委书记陈世发介绍,龙塘镇水稻现代化农业园区有1200多亩水稻,全村有2300多亩水稻,2019年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,2022年投入有效衔接资金,现在每亩产量约800斤至1200斤,老百姓每亩增收400元至600元。
在科技助农方面,盐源县农业农村局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。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和病虫害防治,并定期使用无人机进行喷药作业。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,还为农户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。
龙塘镇副镇长孙俊婷表示,龙塘镇现有水稻5000余亩,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,全镇水稻均实现了机械化收割。每亩产量提高了300余斤,产值提高了600余元。“未来,我们将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,不断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,为实现乡村振兴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。”
盐源县作为农业强县,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部署,围绕“天府粮仓”凉山片区建设目标,持续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该县2023年度已完成2.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,2024年度又启动了2.5万亩建设任务。在科技的引领下,盐源县正全力确保粮食生产工作迈上新台阶、实现新突破。(完)